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這兩篇寓言都選自《伊索寓言》?!兑了髟⒀浴窂拿鞔鷤魅胛覈绊懮钸h。通過這兩篇文章, 我們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今后學習寓言大有裨益。況且,這兩篇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性強,語言生動,所刻畫的主要形象鮮明突出。能 夠激發學生聯想與想象,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積極地思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續編或自編寓言,以及怎樣通過對多種描 寫手法的分析,體會形象特點、感受故事寓意。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如下設計: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⑴研究語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點。
⑵通過多種描寫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點。
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準確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編、續編寓言的方法。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感悟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分析教法。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對語文能力訓練的需求,課往往只教在課堂上,在學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跡,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本課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的原則,以激起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情趣。
⑴故事導入,創設氛圍。一節課,導入尤為重要。如果導入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師生配合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寫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語言比較生動。通過典型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描寫,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體會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⑶激發想象,體會寓意。由于語言是依靠一個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而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要調動自己的思維,充分運用聯想與想象,走進寓言,體會寓言的寓意。
⑷親身實踐,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設計了續寫故事的環節,并告訴學生續寫的要求與方法,并在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針對遇到的問題及時總結強調。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寫寓言的環節,這樣讓學生課堂上再次及時地鞏固、加深自己對所學方法的認識。
⑸合理延伸,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利用最后設置的一個思考問題,讓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想法,教師合理歸納引導。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生,同學們能認識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確處事的態度。
學法指導
誦讀課文,找出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手法,具體體會文章的寓意。通過兩次練習,鞏固、掌握編寫寓言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課具體針對初一學生求知欲強,個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點設計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大致是:創設情緒——質疑解難——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總結
1、創設情緒。
以學生熟悉的一則《伊索寓言》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2、質疑解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請學生品讀課文,思考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并找出相關語句。再體會都表現了赫耳墨斯怎樣的性格特點。(重點體會 赫耳墨斯“笑”的含義。)然后,結合著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討讀出的道理。最后,設計一問題“赫爾墨斯聽了之后,會是怎樣的心情。如果讓你順著這個故事 合理地往下編的話,你會怎么寫?”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蚊子和獅子》首先,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本文都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去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思考蚊子的性格特點。之后,再強化文字失敗的教訓,故設計一題“分析探討蚊子為什么會被蜘蛛網粘住。體會從中得到的啟示。”
最后,檢驗學生剛剛學會的編寫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改編故事情節。如果給蚊子一次機會,當蚊子戰勝了獅子后,你希望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請同學從“蚊子戰勝了獅子”后改寫,并說說改寫后表達了什么道理?!?/p>
3、拓展延伸
4、總結。
5、作業布置:
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有啟發性。
板書:力爭新、實、精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我說課的內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余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人類探險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都展現了人類對探險的執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兜巧系厍蛑畮p》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峰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跡。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1.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了解這次登峰的概況和意義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峰的艱難③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作,敢于獻身的精神④劉連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文章卻重點寫)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
2說學情 初一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于篇幅過長的文章,馬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說教法
根據大語文觀的 ……此處隱藏4960個字……。
2、從作者家鄉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人們不僅僅享受過年的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期中還寄托著人們的某種期盼?你能不能在文章當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且談談其中包含了人們的那種感情?
3、這么多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么這么重視春節呢?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豐登,享用勞動成果;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③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五)、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了解了一些有關春節的知識。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它能把所有的中華兒女的心,一顆顆聯串起來,它是每個炎黃子孫心目中最神圣的日子。家、故鄉又成為每一個龍的子孫情感的歸宿,所以,春節這種民俗文化歸根結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它、熱愛它并將它傳承下去。
(六)作業布置:
1、生字詞兩遍
2、想一想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抽到是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它是人教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栋踩摹方璋踩陌蹴绲臍鈩?,啟發對生命的體悟和思考。
由于本文是西北漢子忘情地、狂野地傾斜激情的安塞腰鼓,帶給人們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升華,適合在大聲地朗讀中,體會它恢宏的氣勢和鏗鏘的節奏,所以,設置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滲透朗讀方法的指導與實踐,因此,也把學會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作為又一個教學目標。
根據設置的教學目標,確立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意圖是:在朗讀中,習得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突破的方法是:教師先示范,再讓學生學讀,通過反復實踐,掌握朗讀方法,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
根據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我主要依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短板,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確立了朗讀法。朗讀的過程也是品析的過程,在朗讀中,適時地帶動語言的品析,因此,又采用了品析法。
為幫助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突破,將課堂教學的線索,用ppt展示出來,清晰而直觀。
基于教法,學生學法的構思是:學生先朗讀,初步體會和感受,然后由教師示范、引導,完成朗讀品析。這樣做的意圖是:學生先朗讀,形成朗讀初體驗,這種體驗或是美好的,或是遺憾的,都會在教師的示范和不斷地實踐下,得到優化。這樣選擇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短板,確立了朗讀法。學生只有與他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分享,才能取長補短,最終得到進步,因此,采用了合作學習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導入環節:從特點、成就、影響出發,迅速引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下面兩個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說初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關注學生閱讀文本后的最初感覺,也是對的整體感受。主要構思是:先做示范,然后讓學生表達。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一方面對活動進行示范,另一方面,從課文中找詞語、短語和句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話可說,從而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說朗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教師先對的脈絡進行闡釋,主要是明確5—27段的重點,只有朗讀好這一部分,才能真正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然后在示范與實踐中,習得朗讀方法,最后,對課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進行擴展,表達朗讀后的體悟。主要構思是:先闡釋思路,明確方向;然后朗讀實踐,體會特點;最后句式說話,表達感受。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示范、引導,反復實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一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鉆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里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并據此設計制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并在教學中加以使用;
教學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并在[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于主導地位,在[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⑴【課文導讀】;⑵【課文簡析】;⑶【七星上天】;⑷【拓展練習】。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著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鉆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氣氛中并為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于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于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于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著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煉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系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文檔為doc格式